Author: 冷沁如风 | Category: 电影电视 | Views: 1656
2015-10-19 /

【电影】《电影是什么 》:综合的现代科技与艺术

Font Size: Large | Medium | Small
Big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视频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悲喜剧与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不可或缺的一员。

电影最早是因为19世纪美国国家生活水平上升,紧接着大众需要的娱乐产物。

电影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同时还原声音),用电的方式将活动影像投射到银幕上(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现代技术。

电影[1] 是一种视觉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的现代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电影是1895年由法国卢米诶尔兄弟(les frères Lumières)发明的,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是在活动的形象。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

形成

1872年的一天,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酒店里,斯坦福与科恩发生了激烈的争执:马奔跑时蹄子是否都着地?斯坦福认为奔跑的马在跃起的瞬间四蹄是腾空的;科恩却认为,马奔跑时始终有一蹄着地。争执的结果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就采取了美国人惯用的方式打赌来解决。他们请来一位驯马好手来做裁决,然而,这位裁判员也难以断定谁是谁非。这很正常,因为单凭人的眼睛确实难以看清快速奔跑的马蹄是如何运动的。

裁判的好友——英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Edward Muybridge)知道了这件事后,表示可由他来试一试。他在跑道的一边安置了24架照相机,排成一行,相机镜头都对准跑道。在跑道的另一边,他打了24个木桩,每根木桩上都系上一根细绳,这些细绳横穿跑道,分别系到对面每架照相机快门上。

一切准备就绪后,麦布里奇牵来了一匹漂亮的骏马,让它从跑道一端飞奔到另一端。当跑马经过这一区域时,依次把24极引线绊断,24架照相机的快门也就依次被拉动而拍下了24张照片。麦布里奇把这些照片按先后顺序剪接起来。每相邻的两张照片动作差别很小,它们组成了一条连贯的照片带。裁判根据这组照片,终于看出马在奔跑时,总有一蹄着地,不会四蹄腾空,从而判定科恩赢了。按理说,故事到此就应结束了,但这场打赌及其判定的奇特方法却引起了人们很大的兴趣。麦布里奇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出示那条录有奔马形象的照片带。一次,有人无意识地快速牵动那条照片带,结果眼前出现了一幕奇异的景象:各张照片中那些静止的马叠成一匹运动的马,它竟然“活”起来了!

过程

早在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

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实验

电影是谁发明的?你若问美国电影界的人,他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是爱迪生发明的。”但你如果去问法国人,他们则会说:“是卢米埃兄弟!”那么谁才是电影真正的发明者呢?答案:两个人都是,二人是相辅相成的!根据记载:在1888年,爱迪生开始研究活动照片,而当伊斯曼发明了连续底片后,爱迪生立刻将连续底片买回来,请威廉甘乃迪和罗利狄克生着手进行研究。到了第二年的十月,爱迪生提出研究的结果,他将之拍摄成会活动的马,这就是电影史上最早摄影的成功。成功之后的爱迪生,继续埋首更深的研究,一八九〇年,他用能活动的图片申请到专利,这些活动图片每秒钟能拍四十张,这就是现代影片的鼻祖。一八九一年,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申请影像映出管和摄影装置的专利权,这是「西洋镜」电影的鼻祖。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发明「西洋镜」电影的想法是,由于西洋镜一次只能由一个人去”窥看”,藉着人们的好奇心,如此便可以增加利益,于是这种电影在一时间非常流行。不久,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又创造了世界最早的摄影棚,大有助于电影的发展。起初,在欧洲,也有人在对这些活动照片作研究。一八九五年,伦敦有两位名叫巴德艾卡和R.W.保罗的人,把初步的摄影棚改良后,在大庭广众之前举行表演。同时间,在法国有两位名叫路易卢米埃和奥古斯特卢米埃的兄弟,他们将照片映射在布幕上,因而吸引了大批好奇的观众。放映电影就此展开序幕。卢米埃兄弟接着巴黎工业奖励学会上试映了一部名叫「卢米埃工厂的大门」影片,同年十二月,在巴黎布辛奴街「大咖啡馆」的地下大厅,正式公开上映十二部影片,并出售门票。同年九月,在美国亚特兰大所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放映这种射映式影片时,也出售门票。如此可知,早在电影产生的同时,就已和营利结下了不解之缘。先驱(卢米埃)法国化学家,与其北路易共同发明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为电影实验的先驱。



发展

美国

1893年,T.A.爱迪生发明电影视镜并创建了“囚车”的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

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群众性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发展和中下层居民迅速增多,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当时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产量每月400部,主要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E.S.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收益高,竞争激烈。1897年,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在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那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D.W.格里菲斯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次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他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是世上首部具有真正意义的商业电影影片。至1912年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M.塞纳特、M.壁克馥和吉许姐妹等。

美国电影的黄金时代结束之后,各大公司从印年代中期开始解体或转产,海斯法典也被正式废除。随之出现了微型影院、艺术影院、汽车影院。独立制片及实验电影有了发展。

中国

由1896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虽然外商在中国电影市场占据了垄断地位,但亦阻止不了我国电影活动的开始。1903年,德国留学生林祝三携带影片和放映机回国,租借北京前门打磨厂天乐茶园放映电影。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但是最早尝试拍摄这种电影类型的丰泰照相馆只属小本经营,算不上是电影机构。直至商务印书局“活动电影部”的出现,才真正代表中国制片业的开始。在这段期间,除了“商务”之外,先后出现的电影制片机构还包括由美商投资“亚细亚影戏公司”、“幻仙”、“中国”、“上海”、“新亚”等,由于他们的成员多是来自戏剧舞台,所以当时的电影题材和内容大多源于中国戏曲和文明戏。此外,他们也开始拍摄剧情短片和长片,对电影这种艺术作最初步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历经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革命战争时期,新中国建设时期,文革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再到立体声,从黑白到彩色再到立体像(3D),从模拟到数字,从传统到现代的技术变革进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国电影都留下了优秀的代表作:20年代拓荒时期,有《孤儿救祖记》等关注社会改造的进步电影;抗日救亡时期,有《狂流》、《中华儿女》等鼓舞斗志、弘扬爱国主义的影片;抗战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等又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和本质,形成现实主义的创作潮流。
她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

《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经历十年文革浩劫,中国电影走出低潮,拍摄出《小花》、《人到中年》等一大批反映改革实践、针砭社会时弊的优秀影片。尤其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

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影形成了国有、集体、民营多种所有制协调发展的新格局,电影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邓小平》、《可可西里》、《台湾往事》等力作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英雄》、《神话》、《震撼》等国产大片共同占据了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并在世界影坛创造了中国电影的票房奇迹。中国有30多部影片在40多个国际电影节上获奖。
2012年共生产各类电影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超170亿,而票团购为国内电影票房贡献了近27亿元,为广大影迷们节省了50.12亿元生活开支。[2]

对于影院团购市场的火爆,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影票和餐饮婚纱相比,它的标准化程度更高,电影院也比一般餐馆的接待能力更强。其次,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电影票的票价仍然偏高,电影的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而团购的出现正好释放了这部分的需求,赢得了广泛影众喜爱。2014年中国电影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4年在进口大片特别是好莱坞强大的压力面前,国产电影压产量、提质量,不断提高创作水平,不断丰富类型品种,受到了市惩观众欢迎,以超过54%的份额赢得了市场主体地位,涌现出《智取威虎山》《归来》《亲爱的》等一批优秀影片。同时,一批青年电影导演的作品也引起社会广泛瞩目。[3] ,中国的电影市场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2013-2017年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含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92部),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2013年2月,我国影院的放映场次达200多万场,环比1月份基本持平;观影人次达5700多万,增长近1000万人次,增幅达19%;共产出票房21亿多元,大增近5亿元,增幅高达近30%。



早期

电影放映
电影放映
第一部电影拍摄描述的是:日常生活
第一位伟大导演:乔治·梅里爱

早期电影经典演员:卓别林、范伦铁诺

早期的电影都是「无声黑白电影」。然而,电影发行商发现,在播放电影时有一个讲评人来叙述故事、补上角色间的对话,可以更吸引观众。没过几年,播放的电影都会在下边附上字幕,这样就可以在演员「说话」时,表示出他说的内容。这使得讲评人的必要性大打折扣。

电影制作初期,电影的特效(特别效果)镜头配以各项技术来配合。到如今,计算机已大量配合应用在电影制作上,一些镜头演员仅端坐在特制椅子上,做一些的表情和动作,出现在银幕上的背景和剧情简直不可想象,因为以计算机来做编辑影片的工作取代以为繁琐的步骤,使最后出厂的拷贝质量与已往的产品亦不可同日而语了。

Big


现代

3D电影巧妙地利用了“偏光”。它以人眼观察景物的方法,利用两台并列安置的电影摄影机,分别代表人的左、右眼,同步拍摄出两条略带水平视差的电影画面。放映时,将两条电影影片分别装入左、右电影放映机。当画面投放于电影银幕前,就会形成左、右“细微”的双重影像。特制的偏光眼镜能将左、右“双影”叠合在视网膜上,由大脑神经产生三维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展现出一幅幅连贯的立体画面,让观众感受到景物扑面而来、“身临其境”的神奇幻觉。



定义

电影是一门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以及录音)[4] 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以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放映 (同时还原声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以及同步声音)以表现一定内容的技术。

电影乃导演领导之下集体的精心制作,但它又是个人的艺术。

一种艺术

电影其实就是被人称之为艺术而迂回戏话的一幕联想而已。

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乔托·卡努杜发表了一篇名为《第七艺术宣言》[4] 的论著,他在世界电影史上第一次宣称电影是一种艺术,从此,“第七艺术”就成为了电影艺术的同义词。[1]

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利用胶卷、录像带或数位媒体将影像和声音捕捉,再加上后期的编辑工作而成。

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亦正如艺术本身,有着复杂而繁多的科系,电影世界里有很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有很多种电影的分类方法。

电影是1889年由爱迪生发明的,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

电影从有声电影开始发展,已经到了电影的特技时代了。运用大量的电脑特技制作出来的电影,受广大中年以下的朋友欢迎。

国外电影广告在美国和英国的电影广告中。有这样八种标记:

(1)美国X——禁止未成年者观看的影片,G——所有观众可看片,R——十七岁以下禁止观看,PG——一般观众可看。

(2)英国U——内容正派片,A——一般观众可看片,X——18岁以下青少年禁看片,AA——少年儿童禁看的凶杀片。

Big


理论综述

电影是人类知道其确切产生时间和成长历程的艺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迅速、影响巨大的媒体,是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的创意产业。从19世纪末开始,法国、美国及其他地区的电影发明家们相继发明了能摹拟人的眼睛和耳朵的光声记录和还原的技术和机器,这种电影技术从一诞生,就被企业家发展成为电影生意,被政治家发展成为意识形态,被艺术家发展成为电影艺术,被研究者发展成为电影理论。一部电影发展史同时也是电影人探索电影规律的历史。

商人首先看出电影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发明,迅速建立了最初的电影公司。到20世纪早期,电影公司集中资金建立制片基地,购买昂贵的制作设备,筹资进行故事片的生产,依靠大量观众集体买票观影来牟利。这就形成商业电影生产与销售模式的雏形。梅里爱的明星影片公司、爱迪生托拉斯和比沃格拉夫托拉斯是早期电影公司的代表。而电影语言及电影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与导演实践和理论探索息息相关,最初西洋镜杂耍的制作人是导演的雏形,随着对电影表现方式和电影特性的探索,相继出现了卢米埃尔兄弟、乔治·梅里爱、埃德温·鲍特和格里菲斯等早期的电影艺术探索者,这些电影先驱拓展了电影语言和电影创意的可能性。早期的电影创作、电影经营和电影探索是三位一体的,此时,电影制作者同时也是电影语言的探索者,还是电影的经营者,是具有完备职能的电影人雏形。

华尔街为追逐电影工业垄断经营所蕴含的巨大利益而介入电影业,电影业之间兼并、收购并形成垄断,迅速掀起了一股兼并浪潮。到20世纪20年代初,好莱坞只剩下八大制片厂,即米高梅、派拉蒙、华纳兄弟、二十世纪福克斯、雷电华、环球、联美和哥伦比亚公司。八大公司不仅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而且迅速取代了法国电影业当时在欧洲市场的霸主地位。制片厂的主要制度特点包括类型电影的配方式生产、流水线配比、大规模制造、明星制营销和首轮影院体系。由于制片厂强调集体的智慧和细密的分工,最初电影人的完备雏形被消解在集体的合作之中,电影的创作和经营等关键职能也被分解,这个体系需要统一的指挥和调度职能,特定电影的控制权被集中到制片人手里,形成了制片人中心制。大量的拍片机会造就了大批业务娴熟的职业导演,支撑了好莱坞的大规模生产以及技术升级后带来的产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美国电影的强大竞争力迫使欧洲电影寻求突破;19世纪末在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文艺思潮也对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形成一系列欧洲先锋电影活动,其发端于1910年代末期,于1920年代达到鼎盛,活动中心主要是德国和法国,大批学者和艺术家成为导演。欧洲先锋电影一般包括印象派电影、抽象电影、纯电影、绝对电影和超现实主义电影等具体流派,代表流派、人物和作品包括印象派德吕克的《狂热》、抽象电影费尔南德·莱谢尔的《机器的舞蹈》、纯电影谢尔曼·杜拉克的《第927号唱片》、超现实主义电影路易斯·布努埃尔的《一条安达鲁狗》等等。这种突出个体风格的电影加强了导演对于影片的控制权。

世界另一边的苏联,自立国起就特别重视电影的意识形态功能,积极培养了一批具有才华的电影人,由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苏联电影学派,提出了第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导演创作理论:蒙太奇理论,并用之于创作实践,实施导演中心制原则,不朽之作《战舰波将金号》等就是这一理论的实践成果。

“二战”改变了世界格局,同样深刻地影响了电影。“二战”的创伤以及战后的政治幻灭,使得整整一代青年人以创作等方式尽情倾吐自己的失望和愤怒。以1945 年罗西里尼拍摄的《罗马,不设防城市》为发端,在意大利兴起了一次具有社会进步意义并以艺术创新为特征的电影运动,这次电影运动后来被称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而1956年,格里高利·丘赫莱伊,根据鲍·拉普列涅夫的同名小说拍摄了电影《第四十一》,拉开了苏联诗电影的序幕,苏联开始迎来斯大林后的一个电影创作的春天。

在法国,巴赞开始通过《电影手册》聚集起一些对电影叙事和电影本体进行深入研究的年轻人,巴赞对蒙太奇思维与表现方式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著名的“长镜头(景深)”理论。《电影手册》还专门研究经典好莱坞,从好莱坞商业片导演中发掘出了电影作者。法国涌现出一批处女作导演,1958年,法国《快报》周刊专栏记者法郎索瓦兹·吉鲁首次使用“新浪潮”来描述新涌现的电影现象。新浪潮电影如《四百下》和《精疲力竭》,既反映了整个时代,也充分反映了创作者个人的认识、思索与风格。新浪潮是一次制片技术与制片方法的革命。从新浪潮电影的实践来看,新人们普遍反对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主张电影作者论。如戈达尔认为“拍电影就是写作”,与此同时,部分新浪潮电影实现了独立制片,这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制片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电影作者论是导演研究的重要理论,对导演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该理论由法国新浪潮主要人物:特吕弗、戈达尔、夏布洛尔等人提出,主张电影像小说、音乐、绘画一样是一个人的作品,即电影作家——导演个人的作品。不是所有导演都能称为“作者”。电影作者资格包含:⑴在一批影片中体现出导演个性和个人风格特征,把个人的东西带入题材,导演不是一个执行者。⑵影片应具有某种内在涵义,是后天形成而非先前存在的。⑶电影作者是对电影制作全面控制的人,无导演、编剧的区分。戈达尔、特吕弗、安东尼奥尼、费里尼、希区柯克等人是电影作者的代表人物。具备电影作者论资格所拍的电影才是“作者电影”。作者电影与类型电影相对,也称艺术片。作者论的实质是强调电影导演是主要创作人和最终定稿人,其判定依据是导演对作品的控制。

可以说在电影百年的历程中,创作启发理论,理论推动创作,成为一个交互发展的过程。电影理论的发展和各次重要的电影创作运动紧密相关。苏联学派的探索、法国和德国的先锋派实践以及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分别启发了蒙太奇理论、先锋派理论和真实美学的建立。法国新浪潮运动与法国电影手册派交相辉映,享誉世界。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和巴赞的长镜头理论深化了我们对电影的认识;电影作者论则强调了导演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对电影实践的指导。而好莱坞的制片厂体制、类型片模式及后来的新好莱坞独立制片是电影产业化的典范。完全导演论则在电影作者论和制片人中心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导演的完整职能以及与投资人的关系,建立了从新好莱坞、新浪潮到新生代的导演模型和导演资本制的应用原则。

动作电影

奇幻电影

喜剧电影

恐怖电影

冒险电影

爱情电影

警匪电影

科幻电影

战争电影

灾难电影

温情电影

史诗电影

实验电影

微电影

微动漫电影

悬疑电影

音乐电影

黑帮电影

纪录电影

公路电影

意识流电影

动画电影

惊悚电影

西部电影

人物电影

飞车电影

家庭电影

超级英雄电影

电影是一种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与材料,运用创造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表现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塑造运动的、音画结合的、逼真的具体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现代艺术。电影能准确地“还原”现实世界,给人以逼真感,亲近感,宛如身临其境。电影的这种特性,可以满足人们更广阔、更真实地感受生活的愿望。

电影的帧速率一般是24帧每秒,随着技术的提升,即将出现48帧甚至60帧每秒的电影。
Comment Feed Feed: http://www.design1314.cn/feed.asp?q=comment&id=1161
Trackback Url Trackback: http://www.design1314.cn/trackback.asp?id=1161&key=233defre2

这篇日志暂无评论.

Post Comment
用户名:   密码:  *游客发言不必输入密码. 现在注册? 验证码 * 请输入验证码
Smilies
[smile] [confused] [cool] [lh] [eek] [angry] [wink] [sweat] [lol] [stun] [razz] [redface] [sad] [yes] [no] [heart] [star] [bad smile] [cry] [greedy] [haha] [money] [the_iron_man] [xixi] [hen] [ku] [leng] [dao] [ye] [yun] [god] [han] [xin] [lei] [he]
Enable UBB Codes Auto Convert URL Show Smilies Auto save Hidden Comment

+ 请遵守国家法律,请对自己的言论及行为负责。在注册用户前请详细阅读 用户注册协议
+ 游客发言不需要密码,但为了保护您的发言权,建议您 注册用户
+ 百度知道让您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